畅销 白沙香烟细枝可在指定渠道购买,供不应求
2025年7月1日,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,各大品牌渠道购销动态成为行业焦点。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及线上平台发现,在最新一轮政策调控背景下,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博弈愈发明显,其中“白沙香烟细枝”等热销单品的市场表现尤为引人关注。
上午9时,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某烟草专卖店内,顾客李先生正仔细对比着不同价位的香烟。“现在买烟比以前复杂多了,不仅要看价格,还得看渠道是否合规。”他边说边拿起一包“白沙香烟细枝”,告诉记者这包70元/条的香烟在正规渠道购买至少能保证真伪。据店员介绍,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了对零售终端的监管,不少“无证经营”的线上渠道已被清理,消费者对正规渠道的依赖度显著提升。
记者查阅最新行业报告发现,2025年上半年,全国烟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.2%,其中通过烟草专卖局认证的零售终端贡献了76%的份额。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人士在内部会议上曾明确表示:“渠道合规化是2025年重点任务,任何试图绕过监管的购销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处罚。”这一表态与近期多起非法渠道案发案例形成呼应。据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披露的数据,仅6月份就查处了12起跨省非法购烟案件,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。
在价格方面,市场波动尤为明显。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烟草专卖店看到,原本定价85元/条的“白沙香烟细枝”因原材料成本上涨,已悄然调整为88元/条。店长王女士解释:“这是根据最新《烟草价格调整指南》执行的,所有零售商都必须在店内公示调整依据。”与此同时,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了价格战苗头,有零售商违规将“白沙香烟细枝”降至65元/条,但很快被市场监管部门叫停。
消费者态度呈现两极分化。在杭州某写字楼工作的张女士表示:“现在买烟都要查三代,但为了安全还是愿意多花点钱。”而另一位烟民刘先生则抱怨:“正规店排队半小时,黑市10分钟搞定,这算什么市场?”这种矛盾心理折射出当前烟草购销渠道的复杂生态。烟草法律专家赵明远指出,根据2024年修订的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,消费者有权选择合规渠道,但“知假买假”将不再被法律保护,这一条款自7月1日起全面生效。
值得关注的是,电子渠道的合规化进程也在加速。记者登录某大型电商平台发现,所有烟草类目已被严格分区,消费者需通过实名认证且必须绑定线下零售商账号才能下单。平台运营负责人透露:“这是响应《电子商务法》最新修正案的要求,现在每单都有可追溯的购销记录。”不过,仍有消费者通过“代购”等灰色方式获取烟草,北京某高校周边的烟酒店店主就告诉记者,每天通过微信“代购”的“白沙香烟细枝”能卖出去20多条。
在行业专家层面,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。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:“渠道变革的核心是‘控而不死’,既要防止非法流通,又要保障市场活力。”他特别提到,近期热销的“白沙香烟细枝”等细支烟产品,其渠道策略正在从“广覆盖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,这要求零售商必须具备更强的合规意识和市场分析能力。
下午3时,记者在广州市烟草专卖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全国已有超过85%的烟草零售终端完成了数字化升级,消费者通过“中国烟草”APP即可查询到附近合规店铺及产品真伪验证码。该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补充道:“7月1日起,所有烟草制品包装必须增加‘渠道来源码’,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购销全链路。”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打击非法渠道的“利器”。
在采访多位烟民时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费者透露了令人意外的信息:“现在有‘渠道黄牛’,专门帮人代购限购品牌的烟草,一包‘白沙香烟细枝’加价10元。”这种新现象引发了关于“合规渠道是否足够满足需求”的讨论。某品牌区域经理则坦言:“我们正在研究分渠道定价策略,不同渠道的‘白沙香烟细枝’可能出现5元以内的价差,但必须确保所有渠道均符合法律法规。”
傍晚时分,记者在成都市太古里商圈观察到,一家新开业的“智慧烟草店”吸引了大量顾客。该店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自动生成购烟额度,消费者购买“白沙香烟细枝”时,系统会实时提示其当日累计购烟量是否接近上限。店员表示:“这是响应《烟草消费行为规范指引》的试点项目,预计下半年将在全国推广。”
随着夜幕降临,全国烟草市场在新的监管框架下继续运转。从北京到广州,从线上到线下,“白沙香烟细枝”等标志性产品的渠道故事仍在继续。正如一位老烟民在朋友圈感慨:“买包烟都这么复杂,这大概就是2025年的新常态吧。”而这场由渠道变革引发的行业震荡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