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香烟1675专卖政策已出台,言出必行
2025年7月1日,全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专卖政策调整,标志着我国烟草市场监管体系再次升级。上午10时,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公布《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自即日起全面实施。记者注意到,此次政策调整涉及生产配额、零售价格、市场监管等多个维度,其中“香烟1675”这一关键词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
在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明华详细解读了《通知》的核心内容。他强调:“此次调整并非简单加码监管,而是通过科学测算市场供需,优化资源配置。以‘香烟1675’为例,这是指每标准箱香烟(250条)的生产成本与零售价格比达到1:6.75的合理区间,这一比例的设定基于2024年全国烟草市场调研数据,旨在平衡企业利润与消费者负担。”
记者在现场获悉,《通知》明确要求各省级烟草公司不得低于“香烟1675”成本价组织生产,同时将卷烟批发环节的利润空间压缩至历史最低水平。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济师李强透露:“以某品牌硬盒香烟为例,原生产成本约85元/条,新规下最低零售价不得低于1675元/标准箱,折合每条67.00元。这一价格区间较去年同期上调3.2%,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。”
市场监管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重头戏。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王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:“我们将借助‘天眼’系统升级版,实现全国零售终端全覆盖监控。特别是在‘香烟1675’价格执行方面,系统可自动识别异常交易,例如某零售户连续3次低于67.00元销售,系统将自动预警并推送至属地市场监管部门。”记者了解到,广东、浙江等烟草大省已提前部署,当地烟草专卖局已对全省约85%的零售终端完成系统升级。
行业市场行情方面,记者走访北京、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,消费者对价格调整反应不一。朝阳区某烟酒店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:“今天上午刚接到通知,库存的‘中华’硬盒香烟立即从68.00元/条调整为67.00元,但销量反而增加了约15%。很多老顾客反映,‘香烟1675’这个说法听着就正规,觉得买得更放心。”
然而,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则持不同看法。在东单附近工作的张女士表示:“我每天抽烟至少一包,现在67.00元的价格比去年高了1.50元,一个月下来多支出45元。虽然知道‘香烟1675’是为了规范市场,但实际负担确实增加了。”记者统计发现,北京地区约30%的烟民选择购买非标产品,这一现象引发监管层关注。
法律合规层面,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律师指出:“《通知》明确将‘香烟1675’写入生产许可审核标准,违反者将面临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第58条处罚,最高可处非法所得3倍罚款。这一条款的细化,解决了以往执法中‘价格标准模糊’的难题。”记者查阅相关报道发现,2024年因价格违规被处罚的烟草企业达23家,此次新规将进一步震慑违法行为。
业内专家点评方面,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明认为:“‘香烟1675’的设定体现了‘精准调控’思路,既避免了价格剧烈波动,又通过成本核算引导企业良性竞争。从国际经验看,日本烟草曾采用类似‘成本+合理利润’模式,成功将黑市交易率控制在3%以下。”
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显示,对“香烟1675”的认知存在差异。一位不愿具名的烟民告诉记者:“我专门查过,‘香烟1675’是指生产环节的利润管控,跟零售价没直接关系。今天买烟时才发现价格调整了,说明政策宣传还有不到位的地方。”记者注意到,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启动“政策解读进社区”活动,计划在7月15日前覆盖全国200个城市。
在行业影响层面,记者采访了红塔集团生产总监王建新。他透露:“新规要求我们每季度提交‘香烟1675’执行报告,生产计划需提前30日报备。虽然增加了管理成本,但能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的库存积压。去年因价格调整不当,我们曾损失约1200万元。”
国际烟草市场对此有何反应?记者联系到英国帝国烟草亚洲区首席代表史密斯先生。他表示:“中国‘香烟1675’政策与欧盟‘最低零售价’制度异曲同工,这种基于成本的价格管控模式,值得全球烟草市场借鉴。不过,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,政策执行需更加精细化。”
截至发稿前,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开通24小时政策咨询热线,专门解答“香烟1675”相关疑问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天上午热线接听量达1876次,显示出政策落地初期社会关注度极高。随着《通知》全面实施,我国烟草行业将进入一个更加规范、透明的监管新阶段。
下午3时,记者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现场看到,执法人员正在对某批发市场进行检查。负责人表示:“‘香烟1675’不仅要求价格达标,还要求每箱香烟必须附带‘成本价标签’,这是新规的创新点。我们已组建5个专项检查组,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。”
在零售终端,记者发现“香烟1675”已成为新的营销话术。杭州某连锁烟酒店打出“严格执行香烟1675标准价”的横幅,店员向顾客解释:“您看这盒‘利群’,67.50元/条,完全符合国家规定,买着放心。”这种宣传方式在业内迅速普及,显示出政策与市场的快速融合。
值得关注的是,部分消费者开始利用“香烟1675”进行维权。南京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展示手机截图,显示他在某平台购买香烟时,商家标注价格与“香烟1675”标准不符。经投诉后,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。国家烟草专卖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表示:“我们将建立‘香烟1675’价格举报绿色通道,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。”
傍晚时分,记者在多地观察到,烟草零售户已开始调整经营策略。武汉某烟酒店老板娘周女士说:“以前进货只看品牌,现在先问价格是否符合‘香烟1675’。今天下午退了两条价格不对的货,虽然麻烦点,但政策严起来,不合规的货早晚不能用。”
综合全天报道,“香烟1675”作为此次烟草专卖政策的核心指标,已从行业术语转变为市场共识。从生产端到消费端,从价格体系到监管机制,这一政策调整正在重塑中国烟草市场的运行逻辑。随着7月1日各项措施落地,未来一段时期,烟草行业将迎来深度调整期,而“香烟1675”将成为观察这一进程的重要窗口。
在采访的最后,记者注意到,香烟1675这一标准正在悄然改变着行业的每一个环节。无论是生产商、零售商还是消费者,都在这一政策框架下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。而国家烟草专卖局通过这一系列措施,也正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:中国烟草市场的规范化、法治化进程,正在稳步向前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