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资讯:新品 直供摩尔烟多钱一盒终端动销火爆异常,供不应求。

06-30 3阅读

2025年6月30日,随着全国烟草市场“终端动销”数据新鲜出炉,行业内外再度聚焦这一关键指标。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监测显示,本月全国卷烟终端动销指数同比增长8.3%,创近三年来同期新高。记者走访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核心市场发现,高端细支烟持续领跑,而“直供摩尔烟多钱一盒”的询问频率在烟民群体中显著提升。

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持证零售终端,店主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当日的销售台账:“摩尔醇和硬盒卖到了58元/条,比上月上涨了3元。很多老顾客现在都会问‘直供摩尔烟多钱一盒’,其实我们都是按统一指导价销售,但批发渠道的微调确实影响了终端定价。”国家烟草专卖局价格监测处工作人员解释称,6月调整了部分品牌区域指导价,其中摩尔系列因原料成本上涨被纳入动态调价名单。

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市场分析报告显示,本月上海市场细支烟占比达32.7%,较去年同期提升5.2个百分点。记者在南京西路商圈的“中华”品牌专卖店看到,中华金细支(150元/盒)的动销量环比增长22%,店员王强表示:“年轻客群对‘低焦高香’概念接受度很高,但合规检查也更严,最近一次飞检就因为温度计超差0.5℃被要求整改。”

行业专家的观点呈现两极分化。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明远指出:“终端动销回暖与‘电子烟管控转正’政策形成协同效应,传统烟草消费场景得以巩固。”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晓东则提醒:“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修订后的合规压力正在传导至终端,某省会城市已有3家零售户因未使用电子结算系统被处以2万元罚款。”

在消费者端,变化更为微妙。广州烟民张先生(化名)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“烟价查询小程序”:“现在买烟前都会先查价,‘直供摩尔烟多钱一盒’这种问题在烟民群组里很常见。虽然官方价格透明,但总担心碰到‘翻新烟’。”记者暗访发现,部分城乡结合部仍存在标价52元/盒的摩尔仿冒品,其与正品在包装荧光油墨处存在明显差异。

市场监管总局的最新通报显示,全国已建成8.2万个智能监管终端,覆盖率达95.3%。深圳市烟草专卖局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“一物一码”系统在本月实现全品类追溯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。不过,记者在成都某社区超市发现,店主为规避扫码流程,私下提供“扫码代购”服务,每盒加收2元“服务费”。

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影响着国内终端走势。菲莫国际亚太区高管在东京发布会上透露,其新一代加热不燃烧产品已通过WHO评估,这被业内解读为对中式烤烟的潜在冲击。中国烟草总公司研究部副主任刘强回应称:“国内市场具有独特性,如‘双喜(硬经典)’在三四线城市仍保持42元/条的价格粘性。”

在政策执行层面,多地启动了“终端动销与合规双随机检查”。杭州市烟草专卖局本月抽检的120家零售户中,有18家因“未按规定摆放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”被约谈。记者注意到,新版标识已从原来的“禁止”表述调整为“请勿向未成年人售烟”,这种措辞微调被专家认为更具人性化执法特征。

零售终端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新焦点。安徽中烟推出的“皖烟e店”系统,实现了库存与动销数据的实时同步,某县级分公司经理透露:“现在能精确到单品动销周期,中华硬盒的周转天数为7.2天,比系统推算值快1.3天。”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部分老字号烟杂店仍沿用纸质台账,有店主抱怨:“培训太频繁,今天学扫码,明天测温湿度,哪有时间卖烟。”

临近月末,行业数据呈现分化特征。根据华宝证券研报,高端烟动销指数同比+15.7%,而经济型烟仅为+2.1%。记者在山东临沂五金城走访时发现,当地流行的“红河(软)”(25元/条)出现了囤货现象,一位批发商表示:“最近有传言说下周要提价,但烟草公司辟谣了。”

关于“直供摩尔烟多钱一盒”的争议仍在继续。有消费者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某电商平台出现标价49元/盒的摩尔香烟,经鉴定确为真品,但被认定为“非正常渠道流通”。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强调:“所有低于指导价20%的卷烟均属违规,消费者若发现此类情况应立即举报。”

随着7月1日新一批配额下达,终端市场将迎来新一轮调整。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,不少零售户已开始囤积“利群(新版)”(60元/条)等畅销品,一位有20年烟龄的店主感慨:“这行当越来越难做,既要懂政策,又要会算账,还得看准哪款烟动销快。”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烟姑玖里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