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销正品荷花一条烟直销成年轻化现象,蔚然成风。
2025年06月30日,随着“世界无烟日”的临近,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据最新市场调研数据显示,尽管全球范围内控烟力度不断加大,中国烟草市场却呈现出令人意外的“年轻化”趋势,18至25岁的年轻烟民比例较五年前增长了近20%。这一现象与烟草企业推出的“时尚化”营销策略密切相关,也引发了监管部门与公众的激烈讨论。
记者走访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发现,各大烟草专卖店和线上平台正悄然调整产品布局。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零售店里,店主李师傅向记者透露:“现在年轻人买烟,更看重包装设计和品牌故事,比如‘正品荷花一条烟直销’的销量就比传统品牌高出不少。”据了解,该店近三个月内,“荷花”品牌香烟的销售额增长了35%,其中30%的购买者为25岁以下消费者。
烟草行业市场行情分析报告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国内烟草企业纷纷推出“年轻化”产品线。云南中烟推出的“云烟(国际)”系列,采用极简包装设计并附赠电子烟转换器;而江苏中烟则将“金陵(炫彩)”品牌与潮流IP联名,定价在每包人民币35元至50元不等。这些产品精准迎合了年轻消费者追求“个性化”“社交属性”的心理需求,导致其市场份额迅速攀升。
然而,这一趋势立即引发了监管层面的警觉。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营销管理的通知》明确要求,各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“诱导未成年人消费”,并对“低焦油”“时尚包装”等营销用语进行严格限制。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肖建国在接受采访时强调:“烟草年轻化是全球控烟的‘隐形杀手’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,全球每年有80万年轻人因接触烟草而成为终身烟民。”
在法律与合规层面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已于2025年1月实施,其中第35条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,某电商平台因违规销售“正品荷花一条烟直销”给未满18岁消费者,被处以50万元罚款。法官张明指出:“线上渠道的监管仍是薄弱环节,需要企业主动承担‘第一责任人’义务。”
行业专家对这一现象持不同观点。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刚表示:“年轻化现象是市场自然选择的产物,与其一味禁止,不如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危害。”他举例称,电子烟与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销售额已占整体市场的12%,其中年轻消费者占比超过60%。但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崔晓波则持反对意见:“任何形式的烟草消费都是健康风险,所谓的‘减害’不过是商业包装。”
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年轻消费者中,大学生小王(化名)坦言:“买‘正品荷花一条烟直销’主要是被包装吸引,觉得拿在手里有面子。”而上班族小李则认为:“价格不贵,35元一包,抽起来没感觉。”但也有消费者提出质疑,外卖小哥老陈表示:“年轻人现在抽烟的少了,都是老烟民在买。”这种观点与市场数据形成鲜明对比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际烟草市场同样面临类似挑战。菲利普·莫里斯国际公司(PMI)2025年财报显示,其加热不燃烧产品全球销售额增长22%,其中亚洲年轻消费者贡献了40%的增量。美国FDA近期公布的报告则指出,电子烟品牌“Juul”因涉嫌“精准营销青少年”被罚款3.38亿美元。这些案例为中国监管提供了参考。
在采访中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企业高管透露:“企业确实在调整策略,但都是在法律框架内。比如‘正品荷花一条烟直销’的线上销售,必须实名认证并上传身份证照片,否则系统会自动拦截。”这种说法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内部人士的证实,但同时也承认:“技术手段仍存在漏洞,需要持续优化。”
综合各方观点,烟草年轻化现象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。一方面,消费者权益保护、未成年人健康与市场自由竞争之间需要寻求平衡;另一方面,如何通过创新监管手段切断“诱导消费”链条,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。随着“世界无烟日”的临近,这场关于“时尚与危害”的辩论或许将进入新阶段。